网站公告
最新视频
 
    • 《德蕾莎/特蕾莎修女1》
    • 类别:福音电影
    • 主讲/演出:德蕾莎/特蕾莎
    • 视频长度约:120分钟
    • 更新时间:2007-10-8
    • 视频格式:mp4
  • 在线播放列表:
  •  
  •  
  • 下载列表: (苹果手机点击下载列表,安卓手机用QQ浏览器可直接播放,在微信里除外,建议使用浏览器打开)
    •  
    • 德蕾莎/特蕾莎修女1 简介
    • 1 德蕾莎修女-1
      2 德蕾莎修女-2
      3 德蕾莎修女-3


      新版DVD电影点此进入


      1940年代的印度,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地统治已告结束,印度教徒与回教徒爆发内战,血腥冲突不断,加尔各答的紧张情势升高。加尔各答遍地充斥着穷困、废疾和孤独者的绝望哀嚎;但就在这哀鸿遍野的景象中,出现了一位屹立不摇的修女,她受到神的感召,决心帮助这群受苦受难的众生,她就是-德雷莎修女。

      靠着几位满怀报负与热情的朋友及年轻修女的支持下,德雷莎修女成功的创立了仁爱修会,但考验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其中一件中伤她最深的事情,就是一位英国记者对她的不实指控。

      但那次的事件并未击垮德雷莎修女,他仍然努力不懈地一步步完成上帝的使命,如此义行终于让她在1979年获得国际间的认可,当年她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往后的岁月她仍持续奔走各国,为的就是宣扬神爱世人的理念。



      德蕾莎修女简介:

      五十年前,德蕾莎修女三十七岁,已经是加尔各答一所天主教贵族学校的校长,但她决定放下努力了前半生的成就,舍弃已经习惯了、舒适的生活,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与街头上满身是病、浑身脏臭、衣不蔽体的流浪者生活在一起,和他们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

      只因为,她强烈感受到基督对她说:「我饥饿、我裸身、我无家可归」,来自内在深沉的召唤,召唤她走上加尔各答老旧、脏乱的大街小巷,走近穷人中的穷人,侍奉他们,如同侍奉基督。她的信仰和她的怜悯,让她毫不迟疑地放弃一切,以笑脸响应上帝的召唤。

      她总说:「在每一个人身上看见耶稣」,对于这句话,凡夫俗子如我,能够体会到的是,我们当以敬虔、奉献、舍身的爱,看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服侍每一个人。而当我们以不为自己成就什么的无私、不忍有人受苦的怜悯、不分别贫富贵贱的谦卑,去医治世上的贫穷、自私、冷漠、剥削...时,就能够吸引人心甘情愿放下一切种族、语言、贫富、国界...的隔阂,诚心地用一颗单纯的心,一份简单的行动去付出爱。


      《活着就是爱》德蕾莎修女

      在德蕾莎修女房间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刻着这样一些话:

      ★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德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外表毫不起眼

      生活朴素无华

      生命却迸发出闪烁光芒

      她的生命演绎了她的信仰

      ——热爱人类生命

      ——满足人的需要

      ——唤醒人性尊严




      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富豪,对穷苦人慷慨解囊,有不少慈善家,开办了不少孤儿院养老院……然而,她不是富豪,因为她没有留给自己一分钱,甚至她不去挣钱,不去募款;她也不是一般的慈善家,因为她的目的,不是仅仅为穷人和鳏寡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是仅仅为病人和遭灾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而是要在这一切之中,这一切之外,给这些人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

      为此,她愿意向这些人下跪;她立志要服侍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她放弃了安适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之中,五十年如一日;她的追随者们为了让服侍的对象觉得有尊严,也仿效她的榜样,过着穷人的生活,以便成为穷人的朋友。

      这种远远超过一般慈善事业的宗旨,体现在她的这句话中: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所以,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她,就是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德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她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德蕾莎嬷嬷。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公报还说: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所以,把这笔巨额奖金全部用来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们办事,这对她来说是最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一向克己的她还向诺贝尔委员会请求取消照例要举行的授奖宴会。诺贝尔委员会当然答应了这一请求,并且把省下来的7100美元赠予了她领导的仁爱修会。与此同时,瑞典全国掀起了向仁爱会捐款的热潮。自此以后,她的事业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支持。
        
        
          从印度伟大女儿奖到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从卡内基奖到史怀泽奖,全世界至少有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首脑、政府和各大领域的机构以及各个方面的国际组织,都向她颁发过崇高的荣誉和奖项。她的态度从以下两例可见一斑:1964年,罗马教皇赠给她一辆白色林肯牌轿车,她将车作为抽彩义卖奖品,用所得款项建了一座麻风病医院;1992年,美国哥伦布骑士团将喜乐与希望奖牌授予她,获奖后她立即打听在哪里可以出售奖牌,以便将出售所得和奖金一起交给修女会,和于救助穷人的事业。
        
      德蕾莎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阿尔巴尼亚族农家,本名阿格尼丝。她的家乡位于现在脱离南联盟独立的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那一带至今还为贫穷、混乱和民族矛盾所困扰,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

      17岁时,她发了初愿,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随后到印度大吉岭受训,27岁时发终身愿成为修女。结业后在加尔各答修会办的圣马利亚女校教授地理和历史。加尔各答的贫民窟又多又脏,在世界大城市中是出了名的,以至被印度总理尼赫鲁称为恶梦之城,德蕾莎所住的修院就位于其中最贫穷最肮脏的地区。

      在这位在女子学校和修院高墙内过着优雅的欧式生活的欧洲女子看来,周围那个凄惨破败、可怕肮脏的环境,那些瘦骨嶙峋、皮肤黝黑、衣不蔽体、臭气薰人的乞丐、孤儿、老弱、病人和穷汉,不但是不应逃避的,而且是不能漠视的;不但是不能漠视的,而且是必须帮助的;不但是必须帮助的,而且是值得去爱的!

      于是,出于对受苦受难者的爱,出于帮助他们的愿望,她退出了劳莱德修会,成立了一个专门无偿地服侍受苦人的修会,即仁爱传教会。她身无分文,只有两名志同道合的修女作帮手,先是到一个美国医护修女会学习医疗护理,然后向加尔各答市政府申请到一间旧神庙中的两个房间,收治被遗弃的危重病人,给予细心的护理,让孤苦的濒死者在修女们的爱抚中得到临终的关怀,最后还按死者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办理后事。

      这是仁爱传教会创办的第一个机构,被称为纯洁之心。随后,她又设立了一所露天学校,收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一面给予教育,一面为他们寻找愿意收养的人家。不久之后,她又开始关注麻风病人的境况,这种已可治愈的疾病被人们视为瘟疫,致使病人被周围的人遗弃,心灵的痛远胜于身体的病痛。德蕾莎为此开办了许多麻风病人收容诊疗中心,多年后竟使孟加拉大城市吉大港的麻风病汉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当艾滋病开始被人们视为新瘟疫,一般人对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德蕾莎又奔走于欧美各国,设立了多家艾滋病患者收容所,在医生治疗的同时,她和她的修女们则给予护理。在所有这些事情中,德蕾莎不仅仅表现了罕见的组织才能,更重要的是表现了本真的爱心。她细心地从腐烂的伤口捡出蛆虫、亲切的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所有这些深深地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们。

      靠着这种爱心,也仅仅靠着这种爱心,她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近千个类似的机构,把食物、衣服、住房、药品、医护、教育……送到了千百万穷人、孤儿、灾民、病人和被遗弃者的身边,使他们感到有人在爱着他们。

      在这些事情中,德蕾莎和她的追随者的爱心已达到自我牺牲的程度,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越是人们的自私自爱之心阻挡人们前往的地方,他们越是要去:大城市里的贫民窟,荒凉贫瘠的高寒山区,饥荒和瘟设流行的穷国,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震区和战区……

      为了这些,有时她甚至得冒险犯难去克服一些政治上的障碍,例如,为了帮助海湾战后的伊拉克人民,她曾同一位神父两位修女前往巴格达;为了到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地区帮助受害者,她曾到当时禁止宗教团体办慈善事业的苏联去提出建立工作站的愿望,并终于在两年后得到批准……

      德蕾莎也曾经上法庭打官司。1984年,她同一个名叫赞助德蕾莎修女基金会的组织对簿公堂,目的是要向全世界宣告:她反对任何人以她的名义募捐筹款;她希望人们不要关注她而只关注她要去帮助的那些人。确实,她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及其资产,都来自她个人的奉献和人们自愿捐献。

      她要求手下的人只为受苦的人们服务,绝不要操心金钱的问题,因为,要让人感到被爱,需要的只是充满爱心的行动,其余的事听凭主的安排。她经常对手下的人说:你们不必注重成果数字。凡是有益于穷人和被弃者们的爱的行动,不管怎样微小,在耶稣看来都是重要的。

      1969年,被这种精神感动的人们成立了德蕾莎嬷嬷合作者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workers of Mother Teresa),现有会
      员数十万人。这个组织不要求会员缴会费,也不筹集资金,只是通过祈祷、克己和为穷苦人服务来支持仁爱传教会的工作,被称为世界上最无组织的组织。


      德蕾莎从少年立志到弥留之际,几十年如一日奔波操劳,身患重病时依然毫不停歇,只是为了世界上最底层、最悲惨的穷苦人们。所以,在另一位以慈爱之心感动千百万人的妇女,英国王妃戴安娜的葬礼正吸引世人目光的时候,德蕾莎去世的噩耗传来,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群众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悼念他们敬爱的德蕾莎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为此宣布取消官方活动,总理亲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表声明向她致敬,罗马教廷专门举行弥撒为她追思;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称她为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要学习耶稣的爱,最好和最明确的途径是家庭。
        
          神按他的形象创造了我们——人类。
        
          天父创造儿童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爱与被爱。
        
          从最初
        
          从有生命的时刻
        
          从怀孕的时刻
        
          天父的生命就存在
        
          ——也就是活着的神的生命。
        
          因此毁灭生命是非常错误的
        
          ——也就是毁灭父神的形象。
        
          无论你为
        
          你的孩子
        
          你的丈夫
        
          你的妻子
        
          在家庭里所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在为主耶稣而做。
        
          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部分都是破碎家庭引起的。有很多父母忙于工作,从不在家。
        
          小孩放学回家,家中没有人
        
          接待他们
        
          关心他们
        
          在他们悲哀失落时鼓励他们
        
          在他们快乐开怀时分享他们的喜乐。
        
          小孩期望家里有人
        
          接纳他们
        
          爱护他们
        
          赞许他们
        
          以他们为荣。
        
          假若他们得不到这一切,便会跑到街上,那里会有许多人准备吸纳他们,而孩子可能会迷失。当孩子因家庭而失落,许多怨恨和破坏就会出现。
        
          我们要像马利亚和约瑟一样,前往找寻我们的孩子。当耶稣迷了路,他们不会坐着等待,是不歇地找寻,直至找到耶稣为止。
        
          我们必须把孩子带回来,让孩子知道我们需要他。
        
          没有孩子,我们就没有希望。
        
          爱源自家庭。
        
          假如我们没法去爱与我们朝夕相对的人,
        
          我们又怎能去爱那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呢?
        
          爱表现于为他人设想
        
          善待他人
        
          与别人分享喜悦
        
          与别人分享值得高兴的事......
        
          是透过日常细微的事表现出来的。
        
          小孩子容易爱人
        
          心内没有爱的屏障。
        
          这正是耶稣所指,
        
          “除非你的心像孩子一般......”
        
        
        
          有一次,一位女士来到我跟前,她心里有极大的忧伤。她告诉我她女儿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女儿把心中的怨愤都发泄在她身上。她甚至不想看见母亲。
        
          因此我告诉她:“现在你试想一想你女儿童年时所珍惜的一些小玩意。也许是一些花朵或特别喜好的食品。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而切莫指望回报。”
        
          她依我的话去做,把她女儿喜爱的花朵放在桌子上,或留给她一块漂亮的花布;她并没有期望女儿的回报。
        
          几天后,她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来我这里,我爱你,我需要你。”
        
          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这母亲所做的事,唤起她女儿童年时的欢乐,使她联想起她的家庭生活。她必定曾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重新领会母亲对她的爱是何等令人欢乐愉快。
        
          父母必定要让孩子听神的事情,好让孩子能够问有关神的事。
        
          有一次,我教一个人祈祷,他回家后跟孩子一同祈祷。
        
          他再次见我时说:“德蕾莎修女,你没法想象你的祷文使我的家庭产生如何重大的变化。孩子们都想知道神是谁;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德蕾莎修女会这样说。”
        
          孩子都在渴慕神。
        
          这正是父母需要和孩子一同祈祷的原因。
        
          假若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就懂得
        
          如何祈祷
        
          相亲相爱
        
          分担愁苦
        
          分享快乐。
        
          儿童不断在观察......不断观察......
        
          他们就是这样成长的。
        
          透过观察他们父母所行的事,
        
          孩子会知道生活会有显著的不同。
        
          家人若能一起祈祷,家庭将更有凝聚力。家人会相亲相爱。就花五分钟一起祈祷吧。
        
          可用主祷文开始,就是这样简单!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祈祷
        
          “我们的天父,我爱你
        
          我们的天父,对不起
        
          我们的天父,我相信你
        
          我们的天父,我依靠你。
        
          请帮助我们彼此相亲相爱,如同
        
          你爱我们一样。”
        
          当我们在互相祷告中教导对方,我们便得到力量。
        
          天父透过家庭中各成员——丈夫、妻子、孩子
        
          ——来展现他的爱。
        
          有一次,我在街上找到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然后把她带回施舒柏瓦(Shishu Bhavin),我给她洗了一个澡,并给她衣服及好的食物。当晚,这孩子跑掉了。
        
          我把她寻回,但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了。
        
          她这样逃跑三次后,我派一位修女跟着她,看她往哪里去。修女在一株树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亲、姊妹坐在一起。那里有些食物;她的母亲正用她在街上捡来的食物做饭。
        
          她们在那里做饭
        
          她们在那里吃饭
        她们在那里睡觉
        
          那里就是她们的家。
        直到那时,我们才明白她逃跑的原因。她的母亲爱她,而她又非常爱她的母亲。她们在对方的眼中都是美的。
        
          那女孩说:“我的家!”——那里就是她的家。
        
          她的母亲是她的家


      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饥饿的人中
         在赤身露体的人中
         在无家可归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没有人要的人中
         在没有人爱的人中
         在麻疯病病当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德蕾莎修女之默祷

       【联合国秘书长也做不了的事】
        
         1982年,以色列和死对头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发生激烈战斗,德蕾莎修女来到战地指挥官跟前问:“为什么你们要互相屠杀呢?村庄里一些妇女和儿童被围困着无法出来。”
        
         战地指挥官回答说:“对方不停火,我想停也停不下来啊。”
        
         于是,修女说:“那让我领她们出来吧,她从容地走进双方的交战区,面对这位举世闻名的修女,双方暂时停火,直到她带领出37名儿童,战斗才再次爆发。”
        
         联合国秘书长听闻此事,叹了口气,说:“这事连我也做不到啊”

      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德雷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中了她,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友爱
          在有伤害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宽恕
          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希望
          在有忧苦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喜乐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光明
          不求他人的安慰,但求能安慰他人
          不求他人的谅解,但求能谅解他人
          不求他人的宽恕,但求能宽恕他人
          不求他人的付出,但求能为他人而付出!!
       
    • 本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原作者及制作机构所有,如有版权或不良信息等问题请反馈告知。
      本站是一家非牟利性网站,独立于任何宗教团体。本站的宗旨是向各种文化、信仰背景人士提供一个了解基督教的平台,
      同时希望通过介绍耶稣关于爱人如已、彼此饶恕、服务他人等教导为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 福音影院 基督教影视 2004-2022 EMAIL:  fyyy.tv@gmail.com |